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技法 >> 技法库 >> 水彩
      分享到:

      色调的构成与处理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6:47:02 来源:网络

        色调的构成与处理
        所谓色调,是指对象或画面色彩的总倾向,它是由于对象在共同的光源下、在共同的环境里,色彩相互对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色彩的对比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结果,是画面(或对象)全部色彩的一种整体关系。例如在夕阳的照耀下、景物都染上了橙黄色,形成了倾向鲜明的暖橙色调。在公园里,林木郁郁葱葱,草地如茵,形成了一片绿调子。(色调与调子、基调等词相近,其含义较广,不够统一。某些书籍、文章中所说的色调指的是色相。色调一词也见用在素描上,如亮调子,中间调子、暗调子等。)
        色调是绘画色彩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涉面很广(尤其是创作中的色调问题)。下面着重讲初学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色调是对象(或画面)的色彩的一种整体关系。你在观察对象时看不到色彩间的整体关系,在表现时画面色彩形成不了一种整体关系,也就没有色调可言,谈不上有色彩之美。色彩与音乐有相似之处。每个音阶虽然也是好听的,但如果把不同的音阶集合起来形成不了旋律,就会变成一组刺耳的噪音。色彩也是如此。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虽然也是鲜明悦目的,但如果在画面上组合不恰当,形成不了一种整体关系——色调,也就会杂乱刺目。相反,就是一些比较灰暗的颜色,组合恰当,却可以提高色价,就得协调悦目。苏里科夫(俄)的一些作品,常使用一些又灰又脏的冷色,但由于构成了一种紧凑、复杂的整体关系,和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内容结合起来,灰暗的颜色变得倾向鲜明,具有深沉、丰富的色彩之美。色彩美是在色调中体现出来的,而且色调好比是纲,抓住了色调也就是把握住了整个色彩关系,使对象纷乱的色彩变得单纯而明晰,把不同的颜色串联起来了。
        只有从整体出发去观察,才能发现和把握住对象的色调。孤立地、局部地去看对象是不可能观察到色调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然也就谈不上主动和生动地去表现色调了。
        客观世界中色调的变化是无究无尽的,例如平常所讲的:亮色调、灰色调、暗色调、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以及用色彩倾向称呼的红色调、绿色调等等,而且,它们各自之中的构成变化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具体分析,才能捕捉到准确而生动的色调,发现不同色调之间的微妙区别。初学时,开始觉察到对象中存在着色调,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表明色彩的整体观念有了提高。但是又常常容易犯千篇一律的毛病,画来画去老是那么几个调子。其原因主要是不从具体对象出发,不作具体深入的观察的缘故(也常与仿效印刷品和别人的作品有关)。
        绘画中的色调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并且是在不断地创造发展的。常见的有如下一些处理方法,可作为参考。
        从光源色、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中把握色调、表现色调。在自然风景和日常景物中,共同的光源和环境,常常是使复杂的景物的色彩变得统一协调的主要原因。例如,晨曦中各种景物都染上了一层玫瑰红色,落日时各种景物又统一在金黄色的余辉里。再如在林间野营的孩子们、在青纱帐中劳动的农民,由于他们周围绿色世界的影响,便形成了不同的绿色调,前二例中光源色起主要作用,后二例中环境色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光源色对色调的构成关系更大。印象派画家莫奈常常在不同的光照(时间)下的同一个对象作多幅写生(如鲁昂教堂、干草堆和白杨树等),仔细地区分了不同阳光下的不同色调。这些连续多幅写生虽然对象相同,构图相近,笔法相仿,但是丝毫不给人以单调、得复的感觉,而是充分显露了色调变化的细微性和多样性,展示了色彩之美和画家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色调的惊人能力。这种从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相互关系中把握色调的方法,是我们通过写生学习色彩、掌握色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
        以同类色、类似色为主组织色彩,构成色调。例如,静物对象主要是由多种白色的物体组成的,色调的倾向自然是很明显的。这样构成的色调,是以调和为主,色彩倾向明确,往往显得单纯而统一,但要注意色彩的细微差别和微妙对比。要避免画成“单一素描”,使色彩雷同乏味。
        恰当地用对比色组织色彩,运用色彩的对比、照应和均衡的方法,构成和处理色调。这既可以是一对对比色为主构成色调,也可以是数对对比色构成的复色调。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但又变化多样。其中一个要点是不论是一对或数对对比色构成色调,都不可势均力敌,而是通过明度、纯度等的恰当处理,使对比的双方有主有次、有强有弱、有虚有实的变化,形成对比而协调,变化而统一。这种方法构成的色调,一般都具有色彩鲜明、活泼和丰富的特点,可以是强烈的、刺激的、但也可以是不太强烈的。
        用色块面积上的适当变化,组织色彩,构成色调。这个方法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红与绿本来是补色,是强烈对比的、不调和的。但由于面积上的变化,在一大一小的情况下,红与绿在对比中取和了协调。(在运用这个方法时,一般色彩的面积和色度成反比例。如大面积的色彩其纯度不宜太强,而面积小的色彩,色茺宜强,是一大一小、一弱一强。)
        用勾线和中性色的间隔或过渡的方法使色彩取得协调,构成色调。这种方法在我传统绘画中最为多见。尤其是在民间年画中,色彩鲜艳夺目,五彩缤纷,但由于勾勒统一的墨线(或色线),便变得统一了。中性色黑、白、灰、金、银,有与任何色彩相协调的特性,因此适当地在对比的色彩中间用中性色加以间隔、过渡,或用作底色,也可以使杂乱的色彩变得和谐而协调。
        与这一方法近似的另一种方法是所谓“退晕法”。即把对比的二色各自分成为若干色阶,再使二色相交,是深色(较纯)与淡色(不纯)相接(也就是用变化明暗和纯度来间隔或过度)。例如,把红绿二色各分为若干色阶,再按明度排列、相接:红、淡红、粉红……绿、淡绿、粉绿……这样就减弱了红与绿的对比,使本来不调和的红与绿,变得协调。这是我国传统的色彩方法,常见于传统的建筑彩绘、刺绣图案和戏剧服装纹样等处。
        以上这些方法在作品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要灵活运用。
        还需要注意的是:色调的观察、理解和表现,不单纯是一个色彩技法问题。色调的构成和处理与对象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常说“色调即情调”。同一对象在不同作者的眼里色调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色调处理,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气氛、意境和思想感情,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著名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间经说过“不仅需要眼看,而要用内心去感受自然,听自然的音乐,体验自然的幽静。”列维坦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他笔下的色彩不只是停留在悦目上,而蕴含着深沉的诗意和浓郁的俄罗斯情调。色调是塑造形象,表达构思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强调色调的重要性,重视色调练习的时候,要把色调与对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要注入自己的感情,深化色彩的内涵,使色彩能拨动人的心弦,动人情怀。如果只是为色调而色调,就会失去研究和学习色调的意义。尽管画面上形成了色调,但这样的色调往往是肤浅的,不耐看的,不能动情的。

      More 名人堂
        More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14(s)   9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