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技法 >> 技法库 >> 国画
      分享到: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1)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1:20:47 来源:网络

        一、宋文治的艺术道路
        宋文治先生是当代画坛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几乎贯穿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变革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 50年代以后,他在山水画领域的开拓,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品清新苍润、劲练而无霸悍、文雅而不纤弱的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也成为许多入学习山水画的范本。
        宋文治出生于1919年,在他的青少年时代,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画开始了艰难的变革。他的故乡太仓属于“吴门画派”的重要领地,“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生于此,清初“四王”中的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也都是太仓人。这里还繁衍了著名的“娄东画派”,数百年来这块土地上笼罩着浓厚的“吴门”山水画气息。宋文洽从小也深受感染。他初学画时,先找到一本清代王概编的《芥子园画传》,以后又买了两本石印的“四王”画谱,靠自己勤奋临习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考入苏州美专,接受了较为正规的绘画(包括西画)训练。当了十几年的美术教师之后,他又拜苏州名家张石园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四王”的山水。后来,宋文治经常到上海向前辈同乡朱屺瞻和嘉定陆俨少请教,并经陆俨少介绍,拜名重一时的吴湖帆为师。他在吴家观摹了许多宋、元画家的真迹,从此开始更深层次的追求,即对黄公望、王蒙、吴镇、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绘画如饥如渴地心追手摹。
        建国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双百”方针指引下,中国画画家的创作真正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宋文治的创作也是随着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20世纪 50年代初,他以自己十分熟悉的江南山水为背景,创作了第一幅成功之作《桐江放筏》。此图画面清新明快,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皖浙山区伐木工为社会主义建设运送木材的生活情节。他以从宋、元山水画变化而来的凝练的笔墨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景色特有的秀丽。这幅画从题材内容到笔墨、构图,以及画面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与旧山水画拉开了距离,完全体现了民族绘画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在1956年的全国美展上受到关注。1957年,他调入刚刚成立的江苏国画院,开始步人专业画家的创作生涯。他和傅抱石、钱松邑、亚明等画家一起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创作出许多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为主题的新的山水画作品。
        宋文治在探索中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注重生活观察,以自己的视角选择有深刻感受的题材,培养自己敏锐的眼光和艺术概括、艺术提炼的能力。二是积极改造旧技法,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段,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感受和艺术构思完美地表达出来。在大量实践的磨炼中,他将中、西绘画的技巧综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表现方法。特别是他根据现代审美特点,加强了色彩的运用,并以高度的运笔技巧,将墨、水、色、线融于一体,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如《井冈山八角楼》、《轻舟已过万重山》、《黄山烟云》等等,标志着宋文治山水画艺术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80年代中期,宋文冶又开创了没骨泼彩山水画的新技法。这种新的山水画色彩鲜明,灵动而超逸,集青绿重彩山水、浅绛山水和没骨画法等多种要素为一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是—种集古今大成的尝试。在探索中,他时耐口人版画的拓印技巧和水彩画的方法,使这种山水画的新技法逐步完善,是宋文治艺术创造的又一类型。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69(s)   9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