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技法 >> 技法库 >> 国画
      分享到: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15)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1:15:08 来源:网络

        (六)《蜀江晓发图》的创作
        此画采用没骨山水画法,在生宣纸上创作完成。画面描绘了蜀江深秋的晨景:高耸的大山临江而立,宁静的江面上晨霭尚未退尽,刚刚揭去夜色的面纱,满目秋山还显得迷迷,而赶早上路的船家,已开始在这片混屯初开的晨色中升帆启航——一叶小舟正翩翩离岸而去……
        蜀江山水以瑰丽奇伟而著称于世,也是宋文治所喜爱的创作题材。20世纪 70年代初期,他就创作过如《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三峡题材的山水画名作,以后又以此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蜀江风光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已成为仅次于江南水乡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但宋文治每一幅作品都力求画出新的境界,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在这幅画中,为了表现蜀山蜀水雄阔壮美的气概,他采用传统的“高远”法处理画面空间,将视点压得很低,即人在江边上仰望对岸的崇山峻岭,而江水在画面下部被压缩得很窄,江中的船只也画得很小,以此来衬托山势高大险峻、立壁千仞的雄姿。他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和丰富而精湛的技巧,营造出深沉博大而又情思幽远的画面意境。
        在这幅画中,宋文治强调了深秋天高气爽的季节特征,山间没有过多的云遮雾障,只有右上角的山头飘着一丝薄薄的晨霭,而山体则尽量画得完整而充实。为了求得画面生动,把高山的脚下与江水相接的地方处理得淡而虚。这样从整体着眼,高山显得格外雄伟而醒目,江面则更加缥缈而清幽,从而表现出江上晨景特有的韵致。近处的江中,一组大小相间的矶石,从右至左隐隐约约一直推到江心,显示秋江水落石出,江流狭窄;而对岸苍茫的山色,又被推到较远的位置,使画面的空间结构合情合理,丝毫没有生硬的感觉。
        此画从画面右边高耸的石壁开始画起。先铺墨青底色,上面墨色较重,下部色彩较淡。因画中表现秋景,勾勒山石结构不能用青绿色,用黑色即墨线勾勒,墨不需太浓,勾过的墨线皴、点用的极少,皴、点太多,勾勒的线被淡化,会抹杀秋山草木枯衰、石纹裸露的特点。石壁的下半部勾勒线渐渐淡下来,但侧面的轮廓要清晰,可用些淡淡的皴点加以强调。最后山头用适度的赭石罩一罩,使之更为调和。
        右边的石壁画完之后,开始画后面的大山。依然从上部画起,底色不一定铺得很均匀,略显出青与黄的不同色差。整理山头时,要注意有些朦胧的层次变化,山体用较淡的墨青勾勒,下边很淡,收住山脚。为了丰富山体的变化,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一些拓印的技巧,即大山的中下部如雾珠一样的褐色斑点。方法可用表面毛而较硬的纸张染上颜色轻轻地拓在画中。越往下,纸上的水分越少,拓出的斑点也越细越密。但需要说明的是,宋文治在创作中运用特殊的绘画技巧,完全出于画面表现的需要,这些褐色的斑点运用在画面上,更显得清晨的大山空而灵动,这种效果用笔是无法取代的。学画者切不可为’了新奇或标新立异而胡乱运用或“创造”特技。技巧的运用,一定要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纯形式的特技是无法感人的,这一点初学者尤其要注意,否则就会走弯路。
        大片的高山画好之后,在右边的石壁上添加枫树,画出近处江边的矶石和江中的小船。画树时注意树的位置和形态,依据的标准是着眼于画面的整体,要使画面饱满而生动。画枫叶用胭脂加花青调成深紫色,画时着眼于树形,叶子不一定画在枝上。最后在崇山峻岭间画出一群翱翔的小鸟,使画面更富于生气,此画的创作即告完成。

      More 名人堂
        More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69(s)   9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