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技法 >> 技法库 >> 水彩
      分享到:

      色彩画技法直通车”之色彩的基础知识

        作者:核实中..2010-01-15 14:04:56 来源:网络

        第一章 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绘画与色彩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是因为我们拥有阳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可以想象: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暗的山洞里,死黑一片,无色彩可言,而当我们划亮一根火柴,使产生光;也就产生了色彩。于是有人比之为“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
        除了个别有色盲症的人外, 都能看到周围丰富美丽的色彩现象,而且在知觉上感到美的享受。 因此色彩是绘画的必要条件之一。有色彩的绘画作品, 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观众看画,首先引人入胜的是画面的色彩效果。 没有色彩的画等于色盲的人看周围的环境,又像黑白摄影或电视, 看不到艳丽丰富的色彩现象。色彩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有人说色彩知识在色彩技术课上附带讲讲就行了, 这是轻视色彩理论指导绘画实践的深远意义,是错误的。有一点要先加说明,色彩理论与色彩实践之间确实有着一段距离,所以,有些人学了色 彩学之后,觉得不能在实践中取得立竿见影式的成效,也就减弱了理论研究的兴趣。甚至有人认为画画全靠感觉,不需要理论作指导,或者认为过多的理性知识会削弱敏锐的感觉。须知感觉有深浅之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同样,只有在深刻感受的基础上才能画出好画,所以理解研究还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从理解原理和规律着眼,那么,下面的内容必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第二节 光与色

        物体由于内部质的不同,受光线照射后,产生光的分解现象。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其余的被反射或透射出来,成为我们所见的物体色彩。当黑夜或在暗室里,没有光线照射,我们看不见物体的形状,也就看不见物体的色彩。所以,色彩和光有密切关系。
        光有多种来源,而太阳光是标准的发光体。色彩学就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光和色的物理现象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早在17世纪就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离成色彩的光谱,即一条连续的标准色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在这之后法国化学家夫鲁尔及斐尔德认为蓝是青与紫之间的色彩,所以改为红、橙、黄、绿、青、紫六个标准色,


        从此色彩学都采用六标准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熟悉这些光谱色的,如雨后天晴时的彩虹、肥皂泡上的彩色,油浮在水面上呈现的色彩等,都是由太阳的白光分解出来的;这也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这些标准色光组合而成的。用聚光透镜把这些光谱色光重新聚集,便又回到白色光了。我们为此可给出一个定理:非物质性色彩(色光)的标准等量混合产生白色。
        关于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道理就如同地球是圆的道理一样,虽然是真理,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概念却往往是与之相悖的。一般人总认为颜色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即认为树是绿色,天是蓝色,那本书是红色的封面。颜色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然而却忽视了颜色是随特定条件而发生变化的这一基本事实。我们也常谈到光的颜色,并认为颜色也是光的一种性质。有关物质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的这些观点,和认为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的观点一样,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物质和光本身没有颜色。牛顿在《光学》一书中曾正确地指出:“的确,恰当地表述,光线……是没有颜色的。”那么,颜色究竟是什么?这是古老的问题,近几百年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物体并不发光,这些物体之所以能被看见,是因为落在物体上的光散射到我们的眼睛中。落在物体上的光可直接来自光源,如太阳、灯丝、烛焰等。也可间接来自发光源。牛顿说:“光线中并没有什么,而只是存在着某种引起我们产生这种颜色或那种颜色的感觉的能力或趋向。”由此可给出如下答案;“颜色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至阳光作出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因此,不说“那种光是红的”,而说“由那种光产生的颜色是红的”更确切。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前种说法却更为方便,但心里一定要明白其准确的含义是什么。
          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那么,光又是什么呢?用物理学的观点解释: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如同风传递给风车的能量是动能,贮存在汽车蓄电池中的能量是化学能,这两种能量均可转换成电能。光能、动能、化学能、电能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更确切说,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一种可见辐射能,而同届电磁辐射能的x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无线电波等则是不可见辐射能。
        通常,电磁波谱中波长在380nm一780nm之间的这段波谱为可见辐射,即光。而其它电磁辐射的波长不是低于这段波谱就是高于这段波谱。
        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辐射的波谱内,波长是500nm的光呈绿色,600nm的光呈红调橙色,470nm呈现蓝色。实际上,由380nm逐渐增加到780nm时,色相是由紫逐渐变化到红的。下表是各种色相的波长范围。
        因此,颜色也可认为就是光的波长的别名。颜色的本质便是一定波长的光波运动。 前面已经讲到,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而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物体总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为解释这种现象,有人做了这么一种试验:在一个弧光灯的握一只红的和一只绿的滤色器,将两者放在一起时就产生黑色和暗色。红色滤色器把光谱上除了红色之外的所有射线都吸收了,而绿色滤色器则吸收了除绿光以外的所有射线,这样就没有色彩遗留下来,所以效果是黑的。可见,物体呈现某种色彩是因为物体表面分子结构吸收了光谱的其它所有色彩而仅仅反射了这种色彩。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方面经旗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光的其它所有色彩,而仅仅反射了红色。更确节地说,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的表面分子结构吸收了除622nm-780nm 这段波长之外的其它其它所有波长的辐射,而仅仅射了呈现红的这段辐射。

        世界万物,绚丽多彩,从前面的道理我们可以理解这“多彩”的本质是由于物体的不同质地,(不同的表面分子结构),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的强弱各异而导致不同的色彩。一般说来,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是吸收得多,反射得少,这类物体以固有色感强为其特征,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浅的物体对色光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如瓷器、金属。

        第三节 色彩分类
          自然界五光十色,调色板上变化无穷,但究其根本,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最基本的色,即不可分解的颜色,那就是红、黄、青 三色,再加上白色。严格说:白色属于非彩色系,但在颜料应用中, 可看成为一种颜色;另一类则是混合色,即由这三种(四种)颜色 以不同比例混合产生,由于各自分量上差异而变化出上百种颜色。
          (一) 在色彩学中把颜料中的红、黄、青三色称之为原色,亦称第一次色。即指能混合成其它颜色的基本色,而它们自身不能由别的颜色调配产生,但是,这仅是从理论上讲,红、黄、青三色能调 合成任何颜色,而实际上有许多色彩是调不出来的,如翠绿、玫瑰 红、紫罗蓝等色。尽管如此,我们把这三种色加以适当混合后,的确能产生无数多的色相,所以绘画上称之为三原色。
          原色的颜科纯度最高,即最为纯净鲜艳,颜色调配的次数越多, 纯度越差,越失去它的单纯性和鲜明性。三原色的完全混合,成为黑色。实际上也非纯黑,而是纯度极差的黑浊色,也可以认为是明度极低的深灰色.
          (二) 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也叫第二次色。橙(红十黄)、绿(青十黄)、紫(红十青)。这里的橙、绿、紫便是 间色。二原色各自的分量不同,可产生更多的间色,如黄橙色、红 橙色等.
          原色和间色。是最纯正的六种颜色,接近于光谱上标准色的程度,故称为标准色。
          (三) 复色,又称第三次色和再间色。任何复色均可找到三原色红、黄、青的成分,只不过其中某种原色多一些罢了。如果三原 色不是等量相加的话,那么,就能够混合出更多的复色。复色的调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举出五种:
          1. 三原色的适当混合:红十黄十青=黑浊色。
          2. 两种间色的混合:橙十绿=橙绿;橙十紫;橙紫,绿十紫=绿紫。
          3. 原色与黑浊色的混合(等于三原色与一过剩原色混合),其效果与两种间色的混合相同:
          4. 间色与黑浊色的混合:如橙十黑=红灰(倾向于橙);绿十黑=绿灰(倾向于绿);紫十黑=红灰(倾向于紫)。
          5. 原色与其补色(间色)的混合;如红十绿=黑浊色(紫味),橙十青=黑浊色;紫十黄=黑浊色。
          颜料中的一些现成色如土红、土黄、赭石、熟褐、墨绿、橄榄绿、土绿等本身就是复色,含有不同的黑味,所以与其它色相加,也即成为复色。
          自然界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很少有极为单纯的颜色,所以在写生色彩中,复色的使用较多。观察和调配复色时,要首先确定它 们的色彩倾向,要善于在生活中辨别变化细微的各种不同的复色。. 颜色对视觉的感受,原色最强烈,间色较温和,复色最弱。所 以当画面色块配合感到过分刺激,不够调和时,复色能够起缓冲和谐调的作用。
          (四) 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三原色中的一原色与其它两 原色混合成的间色之关系是互为补色的关系。更简单地说,两种颜 色混合后成为黑色,这两种颜色一定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青与橙、 黄与紫均互为补色.
          在十二色的色环中,不仅红与绿是补色关系,而且在红的对角 线90以内,包括黄绿、绿、蓝绿三色都与红构成补色关系,又如 在红紫的对角线90度内,包括有黄、黄绿、绿三色均与红紫有补色 关系,其余可以依此类推。并且这些互补成对的颜色皆是一明一暗, 一冷一热,在每对互补色中都包含了红、黄、青三种原色。
          色彩的补色现象可以做个简易的实验获得,即如果我们在暗室中注视唯一的一只绿色灯一会儿,然后关掉这灯,让眼前回复一片黑暗,我们就会似乎看到一种作为视觉残象的红色灯在眼前存在一会儿。这种视觉残象原理表明:人的眼睛为了获得自己的平衡,总会安置出一种补色作为调剂。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有些画面的色彩感到“生而单调”,往往就是人眼对这些画面色彩不能满足其补色的平衡要求而感到的不舒服,这也就是色彩和谐的原理所在。这一点在后面还将提及。
          关于补色的原理,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对绘画有特殊的意义。在一个同样明亮的纯色色域内嵌进一个灰方块,在绿底上灰色方块看上去略带红色;在红底上灰色似乎又略带绿色;在紫底上则略带黄色……等,每种色彩都会使灰色略带它自己的补色。各种纯色也倾向于把其它色彩改为它们自己的补色。这种同时对比现象也是补色并列时具有对比强烈、刺激跳跃效果的原因所在。
          这种互补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阳光下的金秋树林中透出的天空的蓝色如此之蓝;翠绿色的草坪上红衣少女的衣服是那样明亮鲜艳;白墙上的阳光照射面是红橙的,那背光面的阴影一定会是青绿的。懂得这些道理对我们观察色彩、写生色彩或者创作色彩都有重要意义。

      More 名人堂
        More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24(s)   9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